雖然不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忠實觀眾
也沒看過「犀利人妻」
但關於愛情,我想這麼說
1 是"時間"讓李大仁與丁立威不同
程又青與李大仁的相處模式是時間培養出來的熟悉與習慣。
如果,給丁立威一樣的時間和程又青相處
程又青與丁立威是不是會發展出另一種相處模式?
回到李大仁與程又青剛認識的時光裡
程又青和李大仁原本不對盤
但李大仁的成長環境與個性,且和程又青經過長時間的磨合
造就了李大仁能夠與程又青緩和地妥協
彼此知道彼此的個性,也找出彼此相處的模式
不對盤磨成了對彼此都熟悉的默契
是時間讓李大仁占了優勢。
是長期吸收叫"時間"這種養分而成長的熟悉與習慣。
如果時間是給了丁立威,又何嘗不會如此?
不過現實是來不及了
就算現在開始給丁立威時間,丁立威也不太可能超越過李大仁
因為以時間軸來看,丁立威永遠也無法補足與李大仁的時間差
隻是若程又青和丁立威願給彼此時間相互磨合,那李大仁便會看見新的程又青。
16歲相遇 20歲相遇
李大仁●────────────●────────────────────────→
基本個性形成期 後天個性調整期
程又青●────────────●────────────────────────→
後天個性調整期
丁立威●──────● 空白5年 ●──────────→
再者,時間讓彼此習慣彼此了
這種習慣甚至可以讓你對另一伴周遭出現的異性不這麼容易產生懷疑或忌妒。
李大仁對程又青的一切是熟悉的
丁立威對程又青的一切相較之下是陌生的
所以丁立威對李大仁的存在容易產生存疑,容易對小事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李大仁對丁立威的存在也會感到威脅,但不會這麼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而李大仁與丁立威兩人的這種情緒反應都會表現在對程又青的約束程度上
丁立威會用「不可以」來表達
李大仁則用「其實妳可以」來表達
因為熟悉與習慣的程度不同,丁立威和李大仁的情緒表現大有差別是理所當然且人之常情。
2 回頭的丁立威敢愛願妥協勝過李大仁
回來面對程又青的丁立威,勇敢地面對他決定的愛情
丁立威當然也需要時間與程又青磨合,程又青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對程又青的短髮,丁立威最後妥協了
面對丁立威的抗議,程又青去新加坡的時間也決定縮短了
兩人都為愛去妥協而改變。
程又青是不是愛丁立威多過愛李大仁?
程又青對丁立威的愛,與對李大仁的愛,本質就不一樣。
一個回頭敢愛願妥協的丁立威,若經過時間的培養與磨合
可能更能夠成為更出色的李大仁!
3 愛情與婚姻裡妥協較多的通常都是女性
程又青勢必要改變身上菱角的硬度。
看見程又青那種有想法又堅持的模樣,程爸流露出對女兒的獨特的自豪
這種自豪也有可能藏著對年輕時候的程媽的回憶
現在所見的程媽是嫁了程爸、打理生活、養大3個不同個性的孩子的程媽
但或許年輕時的程媽就如程又青一般
隻是為了自己所選擇的愛情、生活、孩子而調整自己...
女性的武器不在爭鋒相對的逞強,而在因循漸進的引導。
兩個人在一起,勢必是互相配合對方
隻是逐漸重視個人意識的現在,我們可以決定我們要去做多少%的自己
重點是,想要進入愛情或婚姻裡的兩人都要進入妥協的環境裡
換成數學公式的話...
A:100% → 82%
B:100% → 68%
兩人都不可能做100%的自己,但總有一方妥協的較多,且妥協較多的一方通常是女性
別說亞洲社會,其實全世界都一樣。
不然,看看程又青的父母吧!
要不然,看看自己的父母或周遭的人吧!
再不然,看看國外影集裡煮飯管小孩的,還是稱做媽媽的人為多吧!
4 愛情沒有絕對答案
適合比相愛重要?
相愛比適合重要?
愛情真的沒什麼標準答案。
什麼是適合?
可能妳的男友無法花大錢帶你去吃高級料理
但他可以三餐都為你下廚準備清粥小菜
可能你的另一伴無法接受你衝刺事業冷落了她
但她可以忍受你邋遢不懂打理門面的壞習慣
其實,適合就是去配合你決定去愛的人。
什麼是相愛?
我們看起來是相親相愛的一對,他們的背後真的沒有無數次的爭吵?
有的,絕對有的,有激烈的爭吵也有打情罵俏的爭吵
甚至他們將爭吵稱做溝通
隻是除了他們之外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爭吵叫做溝通!?
隻是真的會吵給街坊鄰居聽、吵給親朋好友看,還要別人來評理的那種
叫作不成熟的爭吵。
也許程又青選擇李大仁可以滿足大多數觀眾的期待,可以安慰心理需求
但若程又青選擇丁立威則比較能夠為社會帶來正面教育的意義
身為一個劇作家應該知道這兩個結果所帶來的意義及影響。
因為人人都希望能遇到一個對自己百依百順的愛情
但程又青必須領悟,沒有不改變自己的菱角就等愛情臣服於自己的愛情
而丁立威必須認清,沒有隨心所欲、不勞而獲或予取予求守著自己的愛情
又李大仁必須承認,沒有不面對自己後悔的誓言就等著愛情救贖自己的愛情
若要擬訂一個愛情的答案的話
那就是..."決定"
人是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而改變的
當決定了自己的愛情,就要去摸索去經營
為了維持及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就會去調整與妥協。
5 愛情與婚姻是以愛為基底,以倫理道德為鋼梁
在這點想表達的,其實是針對「犀利人妻」的經典名言做感想
「愛情裡沒有什麼第三者。隻有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
這句話根本就是有道理沒倫理!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若每個人對自己的愛情都這麼放蕩不羈
那這社會這世界會有多麼混亂
愛情可以憑直覺,但最後一定受責任與倫理道德約束的。